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上海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沪上志愿坊”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驻点行动,在全市建设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成立一支汇聚全国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队伍,举办一系列主题沙龙,形成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范例。
本期,我们将推出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的实践范例《以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解锁”群众实际需求》。
(资料图)
松江区方松街道,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夯实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基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聚焦“民生实事”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精神需求。
“真理的味道”有共鸣、能共情、可共振
方松街道的文明实践“新风”,荡漾在群众身边: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蓬勃发展,6个特色阵地触角惠及方松东、中、西三个区域,建设完成“15分钟文明实践圈”。
街道以文明实践阵地为平台,组建各类基层宣讲志愿服务队。领导班子带头讲、宣讲团成员专题讲、模范代表示范讲、支部书记一线讲、优秀青年创新讲,不断增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街道组建“理响一方”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在网络课堂“方松微讲坛”,新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方松”专栏,还结合组织“学习强国”“党的二十大精神百日挑战赛”等“微学习”,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方松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怎么才能让理论学习有共鸣、能共情、可共振?街道动足脑筋,自制剧目,将各类宣讲融入到“越剧表演唱”“沪剧沙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讲好方松发展故事,并不断收集社情民意反馈,真正做到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
文明实践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这个夏天,在北翠路1077号,方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热度和气温一样节节攀升。方松街道制定每月活动菜单,将文明实践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比如紧扣时间节点,想方设法为群众开展生动趣味、喜闻乐见的活动。今年7月,方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组织开展了以“行走中的党课——追寻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月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在厚重的历史沉淀中牢记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守初心使命、不负时代重托。又如刚刚过去的“全民健身日”,方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联合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同举办2023年方松街道“全民健身日”太极拳展演活动,辖区内近400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活动。
不仅于此,分中心下设32个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示范点和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了区域横向共建、街居纵向共联的“点、线、面”立体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之风浸润百姓心田。
截至今年8月,方松街道完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项目对接231条、区级平台项目2524条,充分利用线上空间,让方松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开花。作为中枢运转机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市区两级单位、社会组织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形成了线上参与陈云纪念馆“喜迎二十大,翰墨颂伟人”青少年暑期绘画作品展;与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合作开展“永远和党在一起”线上党课等多个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泰晤士小镇市政广场前,志愿集市摊位热闹非凡。义诊现场人头攒动,“你患有糖尿病,平时吃饭、运动要规律。”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的居民进行问诊、查体,提出合理诊疗建议;“密码、验证码、二维码这‘三匹马’一定要看牢啊……”区公安分局志愿者向过往居民进行反诈宣讲……
这是今年3月5日,方邻志愿月月行——方松街道2023年“3·5”学雷锋日主题活动现场的场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书写了新时代雷锋精神,引导大家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此外,在筹备以泰晤士小镇爱心商家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圈”过程中,不少商家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方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眼下,一支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在魅力新城推动聚“点”,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首善之地串珠成“线”,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在品质方松连片成“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立方体”,让方松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全力建设“科创赋能的魅力新城、近悦远来的首善之地、生态宜居的品质方松”添砖加瓦。
作者:松江区方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